曾国和,湖南省洞口县三级残疾军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他带着报效祖国的梦,戎装立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在部队积极肯干,苦练基本功,积极学习,政治思想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两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多次获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九七八年,他在部队执行凿岩放炮工程中不幸光荣负伤,致重残,享受国家终身供养待遇。
在洞口县,曾国和算是一个“明星人物”,办企业、开学校、帮助残疾人和退役军人就业……
谈起曾国和,邵阳市洞口县城刘氏盲人保健按摩中心老板刘付球心中充满了感激。14岁就双目失明的他,正是因为曾国和开办的盲人按摩学校而改变他今后的一生。
身残志坚 办企业助残疾人就业
曾国和1976年参军,1978年在部队执行任务中不幸负伤,致成重残,1980年退役,享受国家终身供养。退役回家后,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创办了学校和企业,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帮助残疾人和退伍军人就业。
曾国和家中有一沓荣誉证书和关于他事迹报道的报纸,其中有三张喜报分别是曾国和1977年、1978年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等功”。
关于三张喜报背后的故事,曾国和十分自豪。当时他正在内蒙古修建铁路,因为表现突出而获得了第一张喜报。第二年,因为执行凿岩放炮工程中不幸负伤,致成重残,他获得了第二张和第三张喜报。
因为那次负伤,现在曾国和的头部、脸部还留有疤痕,手臂内镶着钢板。退役回家后,看到一些残疾人就业困难,他内心十分挣扎。
通过他不断努力,1984年3月,曾国和在高沙镇办起了洞口县第一家福利米粉厂,然后安置了11名聋哑残疾人。在米粉厂成立后,他既做管理员,又做员工,经常累得喘不过气来。
随着福利米粉厂的成功,1987年,曾国和又在高沙镇办起一家盲人按摩学校,提升盲人的生存技能。为了扩大盲人学校的规模,他想了很多办法。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盲人学员先后前来学按摩技术,学成后,有的在他的按摩诊所就业,有的回乡自己开办按摩诊所。现在,他培养出来的学员在全国开办了按摩诊所达80余家。
看到聋哑残疾人学会了一定的生存技能,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帮助大量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曾国和觉得一切都很有意义。
心心相连 温暖人心的战友情
为了解决退伍军人就业难问题,从1992年开始,曾国和又组织一批退伍军人和青壮劳力,四处承包工程,先后承建了高速公路、市县道以及村级水泥路硬化工程计100多公里,全被认可为优良工程,带动10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
1990年,已经退伍数年的军人杨恢聪,由于在部队学了一身的修车本领,想创业开个修车行又没有本钱。在他一筹莫展时,得知情况的曾国和给他送来了20000元现金。即便非亲非故,但同样作为退役军人,曾国和能够感同身受杨恢聪的不易,这份援助之情,即便时隔20年,杨恢聪始终铭记于心。
目前,曾国和所办的企业和学校因种种原因而关闭,如今的他却成为了社区“金牌调解员”,哪户家中发生了什么矛盾,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主动帮忙解决,献计献策。
热心公益 初心不改反哺社会
与此同时,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光荣传统,时刻不忘社会责任,关注爱心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他慷慨解囊捐款4000元。2009年,他了解到高沙镇洪田村小学办公条件较差,马上出资5000余元定做了50套办公桌椅送到学校,同时还送去了10000元现金维修教室的基础设施。去年他又带头捐了10000元帮助条件差的退伍军人和贫困学生。
曾国和退伍不褪色,乐于助人,带领退伍军人、残疾人追梦的事迹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3年、2006年被评为全省“优抚先进对象”;2016年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退伍军人”;2001年和2018年分别被评为邵阳市“优秀残疾军人”优秀退伍军人”;2018年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退伍军人”;201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