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洞口县创建载体在117个贫困村(社区)开展“廉洁村(社区)”创建活动,构建贫困村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体制机制,切实从根源上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一、在创建意义认识上“提高”
从全县近两年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行相关数据来看,2018年反映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件200件,占信访总量的68%。2019年1-8月反映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件180件,占信访总量的68.2%。2018年立案农村党员干部 97人,占全县立案总数的50.25%。2019年1-8月立案农村党员干部 205人,占全县立案总数的73.47%,村干部“不廉、不洁、不为”成为侵害群众利益的主要根源,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新农村建设路上的主要阻碍。因此创建“廉洁村(社区)”活动是如期脱贫摘帽的有力抓手,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可靠保障,是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探索。
二、在创建责任认领上“扎实”
市委下发邵市字〔2019〕12号文件后,洞口县迅速提交县委常委会集体学习研究,立即成立了洞口县创建“廉洁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做出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的创建要求。9月26日,全县召开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一把手”等160多人参加的创建活动动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廉洁单位”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全县117个贫困村(社区)开展创建“廉洁村(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宣读了创建纪律。各个单位党委(党组)主动认领创建责任,16个创建督导组当场履职。随后,短短的4天内,从46个县直单位到22个乡镇(街道、管理区),从16个非贫困村到117个贫困村,从25家医院到79所学校,全县共有334个单位积极申报,特别是全县117个贫困村全部主动申报创建。
三、在创建评估把关上“对标”
“廉洁村(社区)”创建活动建立民意调查、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部门共评的“三位一体”创建评价体系,测评评估工作严格坚持“五个好标准”,做到成熟一个,评定一个。“五个好标准”即廉洁履职形象好、村务公开执行好、集体“三资”管理好、民主监督发挥好、脱贫攻坚成效好,五个好标准同时细化为17条具体标准。对严格按照“五个好标准”评选出拟授予“廉洁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通过洞口电视台、洞口政府网、洞口党建网等主流媒体公示,公示期满后,对无举报或有举报经核查仍符合条件的予以评定。
四、在创建内容聚焦上“务实”
坚持问题导向,做细绣花功夫。在市委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洞口县聚焦当前脱贫工作,针对当前117个贫困村群众对村干部优亲厚友、索拿卡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比较突出,全县反映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举报、重复越级访、立案数占比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为此,在117个贫困村(社区)重点开展“廉洁村(社区)”创建活动。为了让117个贫困村创建“廉洁村(社区)”活动找准切入点,洞口县还丰富创建载体,倡议各个创建村(社区)对照创建要求和标准,上一次廉政党课、搞一次廉洁宣传、过一次村务“筛子”、来一次整治“回头看”、访一次“廉内助”,进一步细化了创建活动,实现了“廉洁单位”创建与洞口当前全县聚力脱贫攻坚的紧密结合。
五、在创建动作兑现上“落实”
洞口县始终坚持严细深实的作风,为了让创建安排“落地有声”,洞口县委带头落实党委(党组)创建第一责任人,国庆前后,全体县级干部全部进入117个贫困村完成党课课程。而借助“带着板凳进村”下访活动,县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县村务过“筛子”,共接访315批次,发现问题线索81件,为群众解决问题364个。(洞口县纪委监委 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