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吸着自然的芬芳,走进山城洞口,生态秀美,绿韵飞扬。漫步城乡,四野层峦叠嶂,江河清澈映人,青山绿水相互掩映,蓝天白云触手可及。
洞口,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林业用地134666.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1.8%,活立木蓄积量975.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湘西南前列。
近年来,洞口县坚持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湖南最美丽的山区县城为目标,围绕建设雪峰山下“一流实力的旅游县、独具魅力的文化县、最佳人居的生态县、和谐发展的小康县”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和绿色通道工程,把创建工作提升到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要求,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县”、“中国绿色名县”、“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
上下齐动员 全民抓绿化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洞口县把绿化工作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成立了县绿化委员会及办公室。县主要领导坚持深入一线,亲自组织部署、亲自检查督促。绿化办全力抓好自身建设。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绿化建设。全县先后开展了“三边三年”、“四边五年”绿色行动活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绿色行动责任状,纳入了绩效考核范畴。
在组织实施绿化建设中,洞口县十分重视绿化宣传工作,在每年绿化宣传月、宣传周中,县绿化委都与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绿化宣传活动。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了绿化建设专题栏目,对绿化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连续报道,群众绿化意识率和“创绿”知晓率达到90%,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
打生态品牌 建美丽城市
围绕打响“住在洞口”城市品牌,洞口县坚持把城区当景区建设,突出“显山见水透绿”特色,推进城市生态体系和沿河两岸景园建设。着力打造好平溪江两岸沿江游步道风光带,建好回龙洲、伏龙洲两个城中绿肺,高标准建设好工业园区、火车站站前广场新区,改造好老城区,绿化好城中主干道的同时打造出320国道、洞山路、洞高路、洞花路四条出城通道,绿化好洞口塘革命烈士纪念园、建好城北公园、蔡锷公园、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大湾国有林场大桥工区植物园。
近年来,洞口县先后打造出国家3A级森林景区4个、五星级乡村生态旅游服务区点2处。“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平清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高沙镇”、“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扶贫重点村宝瑶村”、“湖南省秀美林场—桐山林场”等一批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乡村接踵而来,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畅绿色通道 建秀美山川
洞口县在加强城乡园林绿化的同时,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出台了《洞口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考核办法》,每年财政投入8000多万元,积极打造“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长防林工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珍稀树种培育、天然林保护等国家生态工程,都落户洞口。
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洞口县不断完善罗溪国家森林公园和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立了月溪、大湾国有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全县区划74371公顷生态公益林,聘请了生态护林员276人、公益林护林员380人、县级护林员300人的专职护林队伍,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严格保护与管理。
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2016年洞口县对全县古树名木全面进行了普查,共有古树名木5544株,全部建立了档案,实行挂牌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全面落实养护管理措施,古树长势良好。
保护生态资源,建设绿色家园
洞口县把植树绿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新农村建设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创建活动,制定并实施了“重点村绿化建设实施方案”,利用农村“四旁”空地及闲散地,发动群众种植林木,全县累计完成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2551公顷,植树250多万株。许多村民还在自家院子建起了“家庭公园”,种植了桂花、楠木、紫微等观赏性和经济类植物。高沙镇中和社区彭俊华,建有自家花园1000多平方米,栽植有罗汉松、海棠、苏铁等50多种珍贵观赏树种。
“建美丽生态县,做自豪洞口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洞口县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绿化水平,努力向更好、更高、更快的目标迈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