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您是否还记得 ,那些属于灯的故事?一盏光线微弱的煤油灯 ,陪伴着我们青涩的童年。在偏僻遥远的乡野山村里 ,在密密匝匝的村居民宅中 ,我们借着淡淡的灯光 ,让思绪 在《葫芦娃》和《一千零一夜》的章节中飞翔 ,让灵魂在董存瑞 、雷锋的故事中接受洗礼。
后来 ,一盏昏黄的白炽灯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只需轻轻一拉那根细绳 ,昏黄的灯光顿时照耀着我们走进文山题海 ,走近金庸 、琼瑶 ,我们青春的梦想在灯下烁烁发光。
如今 ,我们生活在节能灯、LED灯下,漆黑的夜晚被赶走 ,那耀眼的光芒涌来 ,我们生活在明亮 、幸福的世界里……
可是您知道吗 ,在一年多以前 ,洞口县还有小水电自供区83个村的村民 ,依旧生活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们的生存状况 ,一如我们年少时:电压低得不能用电饭煲煮饭,电灯暗得还要点燃蜡烛才能看得清字 ,工厂的生产线得避开群众用电高峰期才能运转机器……
令人惊喜的是 ,自2015年以来 ,洞口县以超常规的力度分二批实施小水电自供区农网改造 ,第一批53个村已完工 ,第二批30个村预计至今年6月底也可全部完工 ,工作进度和工程质量多次得到市人民政府和市供电公司的表彰。小水电自供区的村民们将彻底告别昏黄暗淡的灯光 ,迎接光明 、幸福的人生。
A自供改造:一个都不少
洞口县山峦起伏 、河流密布 ,蕴藏丰富的水电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和投资者为解决用电问题 ,大办小水电 ,电力自产自销 ,形成了自供区现象。由于自供区电力设施简陋 、发电丰枯不均 、用电价格不一 、电能损耗大 、企业效益差 、用电负荷不断增加 、电力设施得不到改造升级等原因 ,其用电不稳定 、用电不安全 、用电贵等问题日益突出。
“煮饭半生熟 ,电灯像鬼火 ,碾米磨一宿……”3月29日 ,回忆起农网改造前的情形 ,洞口县月溪乡坪江村村民肖志平调侃的话语中满含苦涩 ,我们的电 有‘四怕 ’— — —怕风 、怕雨 、怕雪 、怕雷电。用电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当时 ,坪江村的电线是一拆三的破股线 ,电杆有不少还是木柱子,4个村民小组122户共用一台80千伏安的变压器。即便是如此劣质的低电压电 ,每千瓦时的价格却高到1.2元左右 ,是大电网电价的2倍以上。像坪江村这样 ,在洞口县自供区83个电网未改村里 ,用电难”成为家常便饭 ,老百姓苦不堪言。
日复一日 ,自供区问题成了阻碍洞口县城乡统筹发展 的“拦路虎”、群众脱贫致富 的“绊脚石”、引发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事件的“火药库”、各级各部门 的“心头患”。
“必须加快自供区农网改造的进度 ,必须保质保量超前完成电改!老百姓在这样的环境中多生活一天 ,就多遭一天的孽 ,多受一天的罪!”洞口县委书记艾方毅在深入小水电自供区走访时 ,斩钉截铁地说,“农网改造事关民生 、民计 、民利 ,需要什么支持 ,县里就给什么支持!”
一组组庞大的数据 、一道道艰巨的难题 ,摆在县委书记的办公桌上;一道道热切的目光 、一个个迫切的期待 ,一直浮现在艾方毅的脑海。
洞口县共有小水电站83座 ,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据当地群众介绍 ,小水电自供区电力设施建设标准低 、可靠性差 、安全隐患多 、电价偏高 ,经常出现冰箱用不了 、空调开不了 、做饭煮不熟的现象 ,老百姓用电仍停留 在“有电用”的原始阶段。
截至2015年初 ,全县未进行农网改造的83个行政村主要集中在小水电自供区 ,主要分布在月溪 、渣坪、挪溪三个偏远山区乡镇 ,共涉及人口3.65万 、用电户数9106户。
动员会上 ,艾方毅指出 ,小水电自供区农网改造是破解电力瓶颈,切实解决农村用电难 、用电贵 、维修难的民生工程 ,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扩大农村消费的重大举措。尽管自供区农网改造的问题多 、难度大 、成本高 ,是一个多年以来没有啃下的硬骨头 ,但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 、攻坚克难 ,县委 、县政府要从改善民生 、脱贫攻坚的战略高度出发 ,努力解决自供区农民用电难 、用电贵问题!
该县随即将83个村全部纳入农改范围 ,一个也没有少 ,分两批进行农网改造。洞口县人民政府与国网邵阳供电分公司签订 了《洞口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合作协议书》,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明确了改造的基本原则 、实施步骤和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并对自供区农网改造实施财政补贴 ,总金额达400万元。
2015年7月起 ,洞口县与国网邵阳供电分公司共组织500多人、30支施工队伍进场施工,5个月完成53个村的改造工程 ,共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 ,签订资产移交协议73份 ,安置乡镇电管站人员11人 、农电员62人 ,清缴电费30多万元 ,整改安全隐患950多处。通过改造 ,自供区群众用电实现了 从“有电用”到“用好电”的转变 ,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促进了经济发展。
B 强化责任:一个都不缺
考虑到农网改造时间紧 、任务重 、矛盾多 ,洞口县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 、明确部门职责等方式 ,形成了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强化组织保障。该县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最强领导班子和最精工作班子。首先 ,成立了高规格的自供区农网改造领导小组 ,由县长周乐彬任组长 ,县政府办 、县发改局 、县公安局等19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并明确了每个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同时 ,从县人大 、县政协 、县发改局 、县电力公司等部门抽调7名同志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日常工作 ,由县长周乐彬亲自担任县农网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由基层经验非常丰富 、工作能力较强的县政协副主席胡俊敏担任县农网改革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此外,挪溪 、月溪 、渣坪三个自供区改造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具体协调农配网改造工作。
强化乡镇责任。出台 了《洞口县自供区农网改造管理实施办法》,挪溪 、月溪 、渣坪三个乡镇与县农网改造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乡镇对农改村实行分片包干 ,乡镇干部随叫随到 ,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乡镇干部负责处理农改施工中的矛盾和突发事件。月溪乡要求所有干部全程参与改造过程中的调查摸底 、施工管理和矛盾处理工作 ,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 ,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保证了改造工作处处有人管 、时时有人管。挪溪供电所副所长唐平平患有痛风和静脉曲张 ,医生劝他及时去长沙治疗 ,否则逐步恶化可能会造成截肢。可他见工期紧 、担子重 ,硬是带病不下火线 ,一瘸一拐地坚持奋战在工地 ,一直到2015年12月下旬 ,才去长沙做了手术。
强化村级责任。村 、支两委与乡镇签订农改责任状 ,将工资待遇与工作完成情况挂钩 ,并承诺施工矛盾在村里消化 ,不发生恶性阻工事件 ,不向老百姓集资 ,不向施工队收取任何费用。村委会每天安排1至2名村干部与农改施工队同进同出 ,全程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切实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 、大矛盾不出乡镇 、不把问题和矛盾上交。
强化经费保障。2015年 ,该县财政为农网改造领导小组解决工作经费75万元 ,相关乡镇共投入360万元整改资金 ,确保了资产的顺利移交。2016年 ,经费做 到“两个优先”:优先纳入财政预算 ,优先拨付到乡镇 、村组 ,确保必需的经费及时到位。
C 宣传发动:一个都不落
为了营造良好的农改氛围 ,洞口县召开县 、乡 、村三级会议 ,层层动员部署 ,并出动宣传车30多台次 、张贴宣传标语2000多份等,进村入户做宣传 ,向小水电自供区发出了“错失农改 ,遗憾终生”的《告农民书》,将农网改造的目的 、意义 、任务 、要求宣传到“三个领域”,即:宣传到改造区所有的乡镇干部 ,宣传到改造区每个村组干部和党员 ,宣传到改造区每一个农民群众的心坎上和脑海里。通过宣传 ,自供区干部群众认识到了农网改造的巨大好处:改掉的是落后设施 ,造就的是先进设施;改掉的是贫困和野蛮 ,造就的是富裕和文明 ,从而为改造工作扫清了思想障碍 ,形成了合力 ,减少了阻力。
醪田镇明家 、温家两村因多年搭接隆回县电网 ,用电价格比自供区低 ,拒绝接受在本县实施农网改造。县委副书记 、县长周乐彬亲自下乡 ,上门做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 ,组织召开村民大会 ,终于把明家 、温家两村百姓的思想疏通 ,使农网改造得以顺利实施。
“农网改造 ,实惠多多!尤其对我们这些创业人来得实惠更大!”月溪乡养猪专业户肖伟峰告诉记者 ,农网改造前 ,由于供电不正常 ,自己的养殖场仅去年6月就烧坏5台电机 ,养猪3年累计烧掉电机近20台 ,他迫切需要尽早进行农网改造 ,也主动当起了义务宣传员 ,劝说邻居们支持电改。改造后 ,用电质量有了保障 ,邻居们人人喜笑颜开 ,肖伟峰目前也正在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养殖规模。
D 优化环境:一个都不“容”
良好的施工环境是确保改造顺利完成的关键。为实现施工环 境“零障碍”,洞口县委 、县政府坚持教育疏导与依法打击相结合 ,坚决打击强买强卖 、强揽工程 、恶意阻工 、无理上访等行为 ,对非法行为实 行“零容忍”。
2015年8月1日 ,农网改造施工队正在洞口县渣坪乡渣坪村紧张施工时 ,有两户村民不同意电杆立在自己家门前。当天正好是星期六 ,乡长刘庆 、乡政协联工委主任周萍接到电话 ,生怕造成阻工 ,二话没说 ,放弃休息立即从县城出发 ,当晚7时到达村里。乡党委书记肖井泉正在长沙陪伴住院的父亲 ,闻讯后也从长沙赶到村里。当他们说服两户村民时 ,已是次日凌晨二时 ,施工队终于将电杆顺利安放到位。
2015年8月27日 ,当施工队进驻月溪乡江现村即将施工时 ,一位80多岁的老人思想不通 ,她说 ,以前村里修水电站淹了她家农田 ,后来与水电站签了协议能享受优惠电价 ,若接管后就要取消优惠电价 ,这让她以后生活怎么过?了解到老人的实际困难后 ,乡镇干部耐心地向老人解释自供区改造后的种种好处。当日 ,江口供电所还免费为老人更换了全部室内线路 ,安装了崭新的节能灯和空气开关 ,并把老人确定为江口供电所的帮扶对象。最终,大家的耐心和诚意感动了老人 ,施工得以顺利完成。
当农网改造中遇到非阻工等棘手的问题时 ,该县政府坚持做到特事特办 ,为施工保驾护航。2015年6月,月溪乡自供区升压改造中 ,需封闭320国道进行施工。
按照正常管理程序 ,需上报市一级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实施 ,后经自供区农网改造领导小组协调 ,采取边施工边上报申请的方式 ,确保了月溪乡升压改造提前完成。月溪乡洪溪村及栗山村的农网改造中 ,因连降大雨 ,进村道路多处塌方 ,农改物资及电杆无法运送到村 ,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领导小组得知这一情况后 ,立即决定从县财政拿出6万元用于资助两村修路 ,短期内恢复了道路畅通 ,确保了农网改造顺利实施。
E 遗留问题:一个都不漏
在小水电自供区体制改革及农网改造工作中 ,暴露的遗留问题不少 ,如:小水电站建设时占用了村民的土地 ,体制改革中 ,必须处理村民补偿问题;挪溪乡境内的小水电站基本在怀化市上网 ,供区移交必须解决小水电在县内上网的问题;自供区供电设施产权复杂 ,有的属乡镇 、有的属村集体 、有的属小水电站 、有的属村民私有 ,资产移交压力大;乡镇电管站11名工作人员和62名农电员的安置问题也亟需解决。
领导小组针对这些问题 ,坚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 ,尊重历史 、注重现实 、分类处置。比如在优惠电价方面 ,县政府不搞一刀切 ,由各乡 、村委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由小水电站与所在村(组)签订协议 ,给予适当补偿 ,县供电公司接管后 ,全面取消优惠电价。电管站人员的安置问题由所在乡镇自行消化 ,做到了不留后遗症。
在改革乡镇电管站的问题上 ,县政府坚持先改革 、后改造 ,遗留问题补偿和管理体制改革同步 ,以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改革;同时明确农村电网资产必须无偿移交 ,乡镇电管站人员自我分流 ,改革经费乡镇自筹等原则 ,首先改革了自供区农网管理体制 ,三个乡自行消化 、安置了原有供电人员 ,将电力资产无偿移交给了县供电公司 ,为自供区农网改造工作清除了体制障碍。
小水电自供区的农网改造工程,无疑为当地群众释放了改革的红利。
盼星星 ,盼月亮 ,自供区的百姓们终于迎来 了“舒心电”、幸福光”。
3月29日 ,我们走进洞口县月溪乡 、渣坪乡几个刚完工的农改村 ,见到的是清一色的水泥电线杆 、整齐划一的架空导线 ,还有规范崭新的配电房 ,供电设施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洞口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农网改造项目部主任谢日红告诉我们 ,改造后农网设施实现“鸟枪换炮”,30年不落后。
大电网来了 ,生活更美了。由于用电同网同价 ,大幅降低了农村电价 ,农民负担更轻了。
工厂里 ,切割机 、粉碎机 、搅拌机 ,想咋用就咋用 ,昔日连想都不敢想的三线电 ,已经牵到了车间厂房,再也不用怕电压低烧坏电机了。
村民家 ,做饭电饭煲 ,炒菜电磁炉 ,闲了看电视”,家中闲置多年的洗衣机 ,终于欢快地转动起来 ,不少农民买起了空调 ,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发电的小水电站同样享受到了电改带来的红利。”洞口县江口供电所副所长周春志说 ,发电 、供电分离后,发电企业专心发电 ,甩掉了耗费人力收电费 、电费收不足 、周边矛盾多等包袱 ,轻装上阵 ,从而起死回生。”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 ,预计用时12个月,83个村 ,涉及人口3.65万 、用电户数9106户— — — 洞口县小水电自供区的农网改造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以超常规的力度 、不可思议的速度 、爱民惠民的热度 ,去实现农网改造工程 的“不可能” 、难超越”。
目前 ,洞口县还有30个小水电自供区的村要到今年6月底才可全部完工。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下一步工作中 ,该县将再接再厉 、高效推进 ,全面完成第二批农网改造任务 ,为群众构筑起经济 、优质 、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 ,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看 ,雪峰山下 、资水之滨的洞口大地 ,农改的精彩正在持续 ,山乡的夜空将更加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