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送到点上 “三扎根”落到实处
本报衡水12月23日电 记者朱虹报道:12月16日,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城里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科技厅、社科院等20个部门组成的“三下乡”服务团来到这里,向乡亲们赠书,为他们带来科技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近年来,衡水市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下乡”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形式,深化“三下乡”工作,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衡水市委书记李俊渠说:“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关键是要送到点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不赞成、增不增收是‘三下乡’工作的衡量标准,要把‘三下乡’做成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好事实事。”为及时了解群众需要,衡水积极完善农民需求信息反馈网络,通过下乡调查、群众来信、“三下乡”热线、“奔小康农民联谊会”会员反馈以及县乡村三级联络员等途径,逐级反馈农民需求。在此基础上,按照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司法、税务、计生、环保、教育等20多个部门人员下乡,为农村群众送去服务。
为深化“三下乡”活动,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衡水市自1998年起实施“三扎根”工程: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常下乡”、“常在乡”的同时,在广大农村建设一批适合实际的文化科技卫生设施,培育一批文化科技卫生骨干,为农村造就一支“不走的队伍”。在“三下乡”实践中,衡水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1998年以来,全市通过集中办班、现场授课、外送学习、示范引导、基地带动、“一带一”、“一帮一”等方法,培养农民骨干人才50余万人。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24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