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克山县,各级领导干部称“信访六联单”是“催办单”、“压力单”、“较真单”。老百姓称其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单”,打开领导大门的“敲门单”,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舒心单”——
做好信访工作,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确保社会稳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除了要有爱民之心,也要善于在工作方法上有创新,才能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各种矛盾,让人民群众满意。
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克山县创新信访工作责任机制,制定和实施了“信访六联单”的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创新机制 落实责任到人
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这句话喊了多年,但是责任常有落空,这也是一些群众因找不到“庙门”和正当“香主”而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通过探索与实践,为把责任落实到人,推出了“信访六联单”。
所谓“信访六联单”,具体说,就是针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重大信访问题,采取由县信访办代表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群众信访问题处理通知单的办法。该通知单下发时一式6份:送分管发案部门的县领导1份,信访人1份,县信访办备存1份,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各1份——“六联单”由此得名。
此外,还要将来信人原件或来访人所提出问题的记录,附在主管县级领导责任单后面,便于主管者了解事实,进行调处。主管县级领导和发案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姓名、办公室电话、移动电话以及与上访人的联系方法等,也一并填写在责任单上,便于信访群众与主管县级领导沟通和与发案部门联系。
哪些情况须填发“六联单”,有明确规定:对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信访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签批的来信来访问题;当场不能解决的集体信访问题;署名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乡镇和部门处理有难度,需要县级领导协调解决的信访问题,均由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县信访办填发“六联单”。
如何实施“六联单”,也加以规范:一是分类填发,即县信访办根据来信来访的性质和类别,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分别填发“六联单”给上述6方。责任无法分清的必须请示县主要领导,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后签发。二是迅速送达,即“六联单”填完后,由信访办派专人将其于当天分别送达各方手中。三是及时调处:主管县级领导及发案部门领导接到群众信访“六联单”后,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共同研究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调处时限来信为15日,来访为10日。如果涉及外系统和相关部门,则由主管县级领导召集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处理。
调处结果加盖发案部门公章后,分别报给主管县级领导、信访办、来(信)访人各一份。这样一来,如果在调处期间或调处后发生越级上访,则由主管县级领导、发案部门“一把手”负责向上级接访部门进行汇报,及时沟通情况。同时,也劝告上访人在规定的调查处理时限内,不要越级上访。
创新体制 落实组织保障
好机制建立后,落到实处是关键。为使“六联单”不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挂在墙壁上,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相关配套措施。
高配领导干部,把责任直接落实到人。为从组织领导上保障“六联单”制度正常有序规范运行,把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克山县于今年7月下旬对县信访工作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一是由县委组织部长任信访办主任;副主任增加了县政法委书记和县委宣传部长。选派两名副主任到省、市信访办挂职,进一步提高处理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县直各部门抽调18名正、副科级干部充实到信访办,组成县直、乡镇、接待、涉法等5个专项工作小组,组长分别由熟悉相关工作的正科级或正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新的信访办公室本着“定期排查、限期处理、主动下访、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是设立“平安办公室”。为解决基层信访工作没有常设机构、责任难以锁定以及“六联单”在基层没有具体承办主体的难题,今年初,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各乡镇及各部门和各社区成立了“平安工作办公室”,把信访工作纳入“平安办”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从而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六联单”承办主体。
乡镇“平安办”的职责包括11大项:来信来访、民事调解、社会治安、普法教育、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了解社情民意等。在农村形成了乡有“平安办”、村有“平安站”、屯(自然村)有“信访工作信息员”的信访工作网络体系,从而层层有人负责“六联单”的落实。县直各系统也成立了“平安办”。
成立“平安办”,一方面明确了“六联单”的承办主体,用机构锁定责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少开或不开“六联单”。
责任明确以后,无论是乡镇“平安办”,还是系统和社区“平安办”的工作人员,都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全员包村、包屯、包户、包事抓信访工作,全力为群众解决矛盾,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和各系统“平安办”共接待处理信访案件1100多起,等于在基层设立了信访办,大大加强了信访工作力量,把许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之中,从源头上避免了各类信访案件的发生,实现了标本兼治。
创新制度 落实考评措施
信访“六联单”要想不走形式,必须从处理信访问题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措施。
首先是在广大干部中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县委、县政府反复强调,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信访工作不到位,领导干部就让位;处理不了矛盾和问题,驾驭不了局势、稳定不了一方的干部就是不称职等工作理念。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重视信访“六联单”,积极为群众化解各种矛盾。
制定相关制度。县里先后制定了“721”述职制(即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进行述职,其所分管的部门、单位干部职工为其打分,占100分中的70分,县级四大班子占20分,同级互评占10分)、首问负责制、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8项制度,确保各部门认真抓好“六联单”的落实。
严格责任追究。制定了《信访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规定》,明确提出实行“六联单”制度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对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及平安办主任,责令其引咎辞职。2003年6月,粮食系统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因没有落实“六联单”,其一粮库职工多次集体上访,全部被免职。克山镇因未按“六联单”要求做好稳控工作,主要领导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同年11月,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因无故拖延“六联单”的承办,信访矛盾激化而被组织调整。与此同时,全县因信访工作出色被提拔的正、副科级干部有7人。由于做到了言必行、说必办、动真的、来实的,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主动承担起了保一方稳定的责任,领导干部接处信访问题的责任感明显增强。
自从实行“六联单”制度以来,全县信访工作一举改变了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的被动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称“信访六联单”是“催办单”、“压力单”、“较真单”。老百姓称其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单”,打开领导大门的“敲门单”,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舒心单”。
“小小六联单,责任担在肩;群众疾和苦,领导记心间;久拖不决事,马上就得办;架起连心桥,群众笑开颜。”群众中流行的这段顺口溜,是克山县信访工作新局面的真实写照。而一组数字和实绩更能说明其作用和效果。今年1至11月,克山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总量比上年同期减少89.7%;全县群众来信、来访办结率均达100%;全县没有发生进京、到省、到市上访的情况。
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使克山县在2004年“两补”工作中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任务,4月25日前“两补”资金近4000万元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实现了发放速度最快、发放最彻底、社会最稳定的目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农村乡镇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增资扩股和清产核资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财源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10日 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