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洞口党建>艺术长廊

穷乡僻壤第一桔园 (散文)

2004-08-09 04:14:22  来源: 作者:swallow 编辑:redcloud  字体: 【小】 【中】 【 大】

  家乡的穷是出了名的,地名就叫王家(冲)穷。

  家乡的第一个桔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是家乡脱贫致富的第一功臣。这桔园的创造,也给穷乡僻壤留下了一段艰难创业的佳话。

  几十年前的往事,犹如眼前。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村中一片声浪是大种水稻和小麦,改旱土为水田,开荒山为麦园———好队长、好指导员(那时生产队一把手称为政治指导员);粮田不增加,荒山不开挖,指导员太差,大队、公社领导会立马上门来施压。

  我的小名叫文子,个子儿小,加上队里还有一个叫文子的,比我大两岁,因此大家叫他为大文子,叫我为小文子。那时我十多岁,每天读书回家,免不了做愚公的后人,每天挖山不止,挑土改梯田,小田改大田,我人小力气小,那样的鼓捣可真害苦了我们这些不长个子的人。那一年,大文子因为太劳累而病倒住进了医院,好在我还在一中读书,不是整天参加劳动。

  我们的指导员叫傅有方,说起来他还是我的本家大兄长呢!他是个老初中生,能说会道,并写得一手好字和一手好文章,对上面的“旨意”他领会最深,行动最快。尽管如此,我们这个队还是摆不脱一个“穷”字,尽管比本大队其他生产队境况好一些,但每餐也离不开大萝卜饭、红薯米饭乃至稀粥拌野菜。

  为甩掉一个“穷”字,指导员白天要流大汗,晚上要冥思苦想,真可谓心力交瘁,终于得了一场大病,几天昏迷不醒,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当时并不知情,还是那个星期六,我去医院看望我的好朋友大文子时才听说的。

  我到了医院,见大文子的病好多了。我没钱给他买什么东西,他倒从床头柜里拿出几个黄澄澄的东西递给我。说真的,一看到那黄油油的可爱样儿,我的口水就直流,那东西可是我有生以来没吃过的。他给了我两个,我也不客气地都接在手里(小时候真是不懂事极了),尽管想吃,却还是不好意思马上就吃,放在手里揣摩着。大文子说,你吃吧,我相信你还没吃过这么好的桔子,这是我的同室病友潘队长送给我的。接着他就把潘队长介绍给我,说他是县园艺场第4队的队长。说真的,那时我好羡慕潘队长,他们能栽种出这么漂亮好吃的桔子;我也好羡慕大文子,因为他能结识一个能栽种出这么漂亮好吃的桔子的队长,我觉得我好开心。正准备把桔子剥开吃时,大文子的爹爹来了,他带来了不幸的消息,说指导员病了,病得不轻,大家没了主心骨,只知道围着他转圈子,还是老队长要他来医院给指导员开点药。听到这个消息,我再也吃不了那漂亮诱人的桔子了,我把它揣进怀里,跟着大文子他爹赶回家。我未进家门就先去看望我那病重的兄长指导员,我把这两个桔子送到他的跟前,我说:“大哥,你吃下这两个桔子吧,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后来我才听说这桔子好贵重,我要在生产队整整劳动2个星期,才能买得到那样两个橙黄的桔子。

  大文子他爹也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桔子送到指导员面前。

  说来也怪,指导员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了。

  他双眼一眨不眨地瞪着那两个桔子。

  兄长把目光转向我,他似乎在说,你哪里得来这么贵重的东西?你不好好读书,恐怕是去偷去扒得来的吧?

  我把这两个桔子的来历跟他一说,他的眼睛一亮:“我们可不可以也栽种这玩意儿?”

  我这才松了口气说:“我在书上看到过,我们这里的土壤很适合栽种桔子树,我们不妨试一试。”

      指导员的病竟奇迹般的全好了,他立即赶到县人民医院,找到大文子,说了自己的想法,要大文子无论如何要请潘队长传经送宝,指导我们栽种桔子树。这时潘队长刚好从外面进来,大文子马上把他介绍给指导员,指导员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与潘队长天南海北地神侃了大半天。

  不久大文子出院了。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受指导员重托,带着我去潘队长家剪枳壳树枝做为嫁接桔子树的砧木,我们在潘队长家呆了两天整,两人不停地剪呀剪,终于装满了一板车。

  指导员为什么不去直接买桔树苗,而安排我们两人来剪枳壳树枝,害得我们两人双手打起了好几个血泡?虽然在潘队长家好吃好喝,可是苦了这双手,我一直在心里怨怪着大兄长。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买一棵桔树苗要1元钱,买1000棵桔树苗就要1000元,在当时,这1000元差不多就是我们生产队半年的收入,队里哪有这么多的钱?好在托了大文子的关系,尽管苦了我们两个伢子,却省下了1000余元,这是多么划得来的事。指导员除了给我们每人补助了2块钱外,另外几乎一分钱也没花,就等于弄到了千余株桔树苗。我们从二十里外的县园艺场板车拉回队里,并且遵照潘队长的指导,插在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第二年,一排排碧绿的枳壳树长得好可爱。第三年,又托大文子的关系,指导员带着我俩登上潘队长的门,请求他派几个技术员把我们队里那千余株枳壳苗全部嫁接成良种桔子树,队里也只待了几餐饭。到了第四年,千余株桔子树苗就唰唰地往上长。第五年,果木成林,仲秋桔园黄橙点点,很有诗情画意,看着这绿油油的桔叶,欣赏着万绿丛中的点点橙黄,真是惬意极了。可谁曾想到,它们的背后,曾留下一段辛酸的回忆:队里社员差点为此流血,指导员也因此挨整并被撤职。

  就在我们刚把枳壳苗剪回来插下后,大队书记上门了,他对指导员说:“你吃错了什么药,现在全力以赴种水稻,旱土要变粮田,你们黄土坑这一大块完全可以变成十几亩粮田,你却要用来栽桔子树,你这不是明摆着与上边的政策对着干吗?”

  指导员据理力争:“胡书记,我觉得这一片地不保水,如果兴蛮要把它变为粮田,那只能是劳命伤财之举,到时候田不田,山不山的,若是把它栽种桔子树,几年后,保证我们‘王家穷’变成了‘王家富’。

  “你想成为暴发户,那可有你的好果子吃!我看在我们多年同事的份上(指导员当时还任大队秘书),先通报你,希望你尽快打消栽桔子树的念头,赶快测量好开梯田。”

  枳壳苗在茁壮地成长,大队书记的警告也一个接一个地像一个重磅炸弹,不断地在指导员身边爆炸。

  一个月后,书记亲自带领十多个民兵气势汹汹地冲向队部,书记一见指导员就声色俱厉:“傅有方,你怎么这样不听话?限你今天马上自觉拔除枳壳树苗,带领全体劳力去黄土坑改为梯田,否则的话……”指导员知道来者不善,向老队长使了个眼色,老队长心领神会,带着队里七十多个男女劳动力都举着锄头、扁担把枳壳苗团团围住,等十多个民兵赶到,只见人墙不见枳壳苗。他们也不情愿伤害乡亲们和枳壳苗,他们的内心深处也知道:种好现有水田的水稻,就已经很不错了,问题是大家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单产不高,不饿肚子才怪呢!

  大队书记见到这场面,也似乎意识到种桔子树并不是件坏事,如果强行将枳壳苗拔了,倒可能成了一件坏事。便悻悻地领着民兵们走了。

  然而不久,公社书记知道了这件事,他便不分青红皂白,带了一般人把指导员扣了起来,拉到公社帮助加批判,最后竟把他给撤了职。

  可是在王家冲(穷)人的眼里,指导员仍然是他们的指导员。

  几年后,这片桔园非常地旺盛起来,年产桔子十余吨。

  王家冲(穷)一下子变了样。

  在指导员的建议下,大队修好了通向国道的机耕路,这当然是王家冲的人出了大部分钱和劳力。

  从此,大田的桔园一个个多起来,大田的人民,也一天天富了起来,大田的土砖房子一座座消失了,大田的小洋楼,便一幢幢耸立起来了,大田的机耕路一天天宽阔起来,大田人的着装打扮一个比一个光鲜起来,大田的村部成了一条街,不是有人写了《大田一条街》这样的文章在县报上发表过吗?大田人民在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进,大田人民忘不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那第一桔园的丰功伟绩,到上世纪80年代末,柑桔收入已成了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桔园也成了整个大田大队的亮丽的风景线。

  指导员现已退休在家,常常跟他的孙辈们讲起那第一桔园的故事,那份欣慰和自豪,只有我们大小两文子能深深地体会到……

 

 

                               (此文获“桔子红了”征文优秀奖)

下一篇 五十六个蜜桔忆总理(散文)
Copyright 2013-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www.dkdj.gov.cn中共洞口县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湘公网安备43052502000010号 湘ICP备20002517号-1
中共洞口县委组织部电话:0739-7222362 7225912 Email:hndkdj@126.com